• 神奇的瘦身利器让你轻松瘦身,放心变美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原创投稿 wpadmin 2年前 (2022-01-26) 140次浏览 0个评论

能造军舰和能造先进的军舰之间差别大了,当时清政府自己造舰能力有限,李鸿章要是全靠自己造,那么不到1894年日本就会开战。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李鸿章对于国产军舰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的时候,其大部分军舰都是从国外购买,加上福建船政局是左宗棠创立,因此很多人批评李鸿章崇洋媚外,不注重培养自己的造船能力。不过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在左宗棠调任陕甘以后,福建船政局就有沈宝桢接管。而沈宝桢和李鸿章在海防建设上有着很多共同想法,两人经常商讨相关事务。因此李鸿章对福建船政局的影响颇大。特别是沈宝桢出任南洋大臣以后,接任船政大臣的丁日昌、吴赞诚、黎兆棠等人都出自李鸿章帐下。此后福建船政局的发展,和李鸿章是有很大关系的。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伏波”号炮舰

比如在吴赞诚任上时,李鸿章亲自写信提醒他,福建船政局原来建造的旧式炮舰舰型老旧,国外早已淘汰,建议吴赞诚可以仿造欧洲的新式巡洋舰,先造4艘。这样等购买到铁甲舰以后,就可以配套成军。

正是在李鸿章的建议下,福建船政局才转为建造欧式巡洋舰,并在此后建造了“开济”、“镜清”、“寰泰”等舰。这些军舰较福建船政局早期产品要成熟的多,后来成为南洋水师的主力。李鸿章对于福建船政局的发展显然还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开济”线图

李鸿章选择从国外购买军舰,主要还是因为自身技术局限和海防的紧迫性

在李鸿章的推动下,福建船政局的造舰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依然有相当的差距。“开济”等舰造好以后,其舰型就已经遭到淘汰,此时英国等海上强国已经开始建造更新式的防护巡洋舰。而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经费,福建船政局还无法建造。至于更先进的大型铁甲舰就更不要说了。

此时清政府面临的海防压力很大:中法战争法国摧毁了福建船政水师,南洋水师也不堪一击;日本屡次在台湾、琉球等地挑起事端;沙俄因为和清政府边疆纠纷,多次威胁要从海上进犯。

而在这几个国家中,即使最弱小的日本,此时也装备了“扶桑”、“比睿”、“金刚”等铁甲舰。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显然不可能坐等福建船政局慢慢发展出建造铁甲舰和防护巡洋舰的能力,只能先从国外购买。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扶桑”号铁甲舰

实际上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直到1886年12月才开工,而且这其实只是近海防御铁甲舰,属于加装了装甲的蚊子船,性能较“定远”、“镇远”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防护巡洋舰“广乙”也要到1889年才下水,其性能较北洋水师装备的防护巡洋舰也要差不少。

考虑到当时清政府面临的海上压力,李鸿章显然等不到这个时候了。如果李鸿章真的愿意等,那么日本也极可能提早发动战争。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平远”号铁甲舰

结语: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从国外购买军舰是当时无奈的选择。实际上当时日本海军中的主力军舰也大多来自外购,所以并非李鸿章选择有误。李鸿章唯一的问题,是在购舰的同时没有加强对自身造船业的投入。不过考虑到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很难在建设北洋水师的同时扶持福建船政局的发展,因此这也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锅。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广丙”号巡洋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谁都知道,买舰不如造舰,但前提的自己造的军舰不能性能太烂。

李鸿章一味要求购买军舰,主要还是对本国造舰不信任。

李鸿章一手组建了江南制造局,这个制造局是具有造船能力的。

李鸿章对于中国造船造舰能力很了解,他认为中国不可能造出能和日军抗衡的一流军舰,白白浪费军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事实证明,李鸿章说的有一定道理。

在中法马尾海战中,福建马尾船厂制造的国产军舰,全都是垃圾。

这些木质船身或铁架木壳的战舰,没有给法军造成任何威胁,就全部被击沉。

同时,造军舰不同于造枪炮,具有大量设备,大量投资以及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李鸿章认为,福建马尾船厂投资如此巨大,最终造出一堆破烂,还不如干脆向别国买船买舰。

事实证明,李鸿章低估了中国人的模仿能力。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1888年,福州船政局制造了中国第一次铁甲战舰平远号。

事实证明,平远号除了机械相对不可靠,航速较慢以外,防御力、攻击力、操纵能力都是很不错的。

军舰的装甲厚重:水线127-228.6毫米,甲板50.8毫米,舰桥127毫米,炮塔127毫米。

火炮口径大:克虏伯260毫米后膛炮1门,克虏伯150毫米后膛炮,2门47毫米速射炮,2门,多管机关炮5门。

航速虽然只有10.5节,但也算不错了。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然而李鸿章对平远号不看好,

一是平远号的部分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比如火炮,比如发动机,甚至连造船的钢板。

李鸿章认为一旦开战,这些东西都会被禁止,不要说造船,就算修船都困难。

二是平远号的机械不太可靠,曾经几次在航海途中停车。

李鸿章向裴荫森电称平远号“断不可靠”,著其“毋庸北来”,否则亦“无人收管”。

三是李鸿章认为平远号造价太高。平远号造价为白银52万两,,这还没有计算购买火炮、发动机等费用。

而级别相同的致远号、靖远号,售价不过169万两。虽然价格是平远号3倍,但毕竟是英国原产军舰,除了防御各方面都明显强于平远舰。

即便较弱的防御力,靖远号也是中弹110发才被击沉的。而平远号被吉野号主炮击中几发,主炮发生大火瘫痪后撤离战线。

四是平远号设计原型是近海军舰,李鸿章认为平远号不能远洋作战,适应不了复杂海况。

以上种种,平远号被李鸿章不重视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事实证明,平远号的性价比还是高的。在黄海海战的战斗中,平远号击伤了敌人旗舰松岛号,自己虽受伤但并不是很重,修理后还是能够作战。

资料记载平远号战绩:平远260毫米主炮对准松岛一阵猛轰,一枚钢制炮弹击入松岛号320毫米主炮塔下方,击碎了驱动主炮旋转的液压罐,使得主炮无法旋转。之后,平远的侧舷速射炮又击中了松岛号的鱼雷室,引发巨大的爆炸。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可谓是尸积如山。

在平远号的打击下,作为日本舰队主力的松岛号被打成一具驱壳,近乎于沉没,不得不退出战斗。由于平远号速度不快,所以没能扩大战果。于是,平远号又将炮口对准严岛号,并击毙了4名敌军。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其实,如果不是日本侵略咄咄逼人,宁可多造一些平远号战舰。

事实证明,平远号还是不错的。

日本俘虏了平远号以后,也是长时间使用,还参加了日俄战争。

日俄海战中,平远号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第七战队,承担辅助战斗任务。

1904年9月18日晚上7时45分,平远号在东渤海铁岛以西1.4海里处,触碰俄军布设的水雷引发爆炸而沉没。

在平远号以后,整个民国时期到50年代,中国没有自产过大型海军军舰。

从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结果看,此事不宜评论!!!

清末清政府被外国列强揉捏了一番之后,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的无可救药,但也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展开了。其实历史上咱们的造船技术并不落后,尤其在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可以说在世界上首屈可指,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当时没有先进坚实的造船基础,郑和是无法远洋到世界各地的,所以咱们的造船业起步并不晚。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到了清朝越来越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清皇室始终以高高在上的高姿态自居,而国外却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工业革命,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在受到了外国列强的欺负后,虽然当时清朝的朝政已经混乱不堪,但也还有一些人能正确的认清形势。你问题当中提到的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后世对李鸿章争议比较大,对此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就不再脱离主题过多的评论了,咱们主要讨论你提出的买船问题。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洋务运动的实行,让清末各种各样的制造局拔地而起,但这些新兴的装备制造产业,并没有前期积累的先进经验。所以让他们造一些小船小炮还说得过去,如果让这些尚在雏形阶段的制造局,去打造大吨位并配有先进武器的军舰,就显得有点儿不太现实了。而当时的李鸿章又急于建造一支有战斗力的海军部队,以图让这些军舰能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自己的国家一时半会儿又造不出高级军舰,那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拿来主义了,所以当时去国外购买船也是有点迫不得已的意思。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还有就是这些制造局虽然都成立了,但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管理制度并没有改变,从而导致这些新成立的武器装备制造部门生产效率低下,就更别说能让他们有跨越式的发展了。自上而下都存在着见不得人的猫腻,比如曾经咱们在就影视剧中看到的清军在和日军海上作战时,有段故事情节清军的炮弹里都是沙子,这并不是夸张虚拟的影视剧情,那时候确实有这些情形存在。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清末并不是不积极的去制造武器装备,这样或那样的制造局还是有武器出厂的,但由于制作出的武器质量差,而且成本还相当的高,甚至比直接从国外买还贵。所以时间长了自给自足造武器装备的热情也就慢慢熄灭了,李鸿章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不是他非要去外国买船,而是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及时打造一个海军呢?

因为李鸿章要买的船,清朝造不了。

自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进入所谓“同治中兴”时期,以恭亲王、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希望引进欧洲“坚船利炮”来自强,而不改变中国传统的体制和文化,而发展近代海军就成为抵御外侮、自立自强的关键。

最初清廷的想法是“湿租”,直接从英国搞一整套舰队,连军舰带官兵一概用洋人,这支舰队在太平天国后期就已经产生,这就是由总税务司李泰国牵线操作、阿斯本指挥的所谓“中国舰队”,但这支舰队抵达中国后因英方不愿受中方参与指挥,导致双方分歧,清廷在曾国藩坚持下将这支舰队“出款遣散”。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阿斯本舰队

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先后尝试自己造舰,最早出成果的是曾国藩(安庆军械所,中国第一艘自制轮船“黄鹄”号),但第一个成规模的是左宗棠、沈葆桢等在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帮助下建立的福建船政局,至甲午战争前已能生产全金属结构的穹甲巡洋舰,其次是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但这个局虽成立很早(同治四年即1865年),却长期将重点放在制造火炮上,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厂坞分离”,在造船方面才开始崛起,在“三洋海军”建立时期当然使不上力。

因此“三洋”和福建海军建立之初,只有外购和福建制造两个可靠渠道。但福建造船之初左宗棠“点歪了科技树”,希望仿效郑芝龙搞“既能当军舰、又能当货船”的两用军舰,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又在中法海战中遭遇“团灭”,虽然勉强恢复,但也只能做到批量建造铁骨木肋巡洋舰、木壳巡洋舰,和试制穹甲巡洋舰(只造出一艘,即后来被调入北洋舰队的“平远”号)的水平,一支配套完整的大型远洋舰队,需要作为舰队主力的铁甲舰(战列舰),作为攻守中坚的快速装甲巡洋舰,镇守军港、控扼海口的浅水炮舰(蚊炮船)、偷袭的鱼雷艇,以及作为辅助舰船的炮舰、练习舰等,其中铁甲舰、蚊炮船、鱼雷艇等,当时的福建都无力建造,即便能建造的军舰,主机、主炮和许多配件也完全仰赖进口,这样的生产力只能勉强满足南洋、粤洋、福建三支浅水近海舰队(即便如此南洋海军也从德国订购了”南琛”、“南瑞”两艘巡洋舰和辰、宿、列、张四艘鱼雷艇,并从北洋海军接收了淘汰下来的四艘旧蚊炮船“龙骧”、“虎威”、“飞霆”、“策电”,广东海军订购了蚊炮船“海镜清”),而完全无法满足一心建立正规大型舰队的李鸿章胃口。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平远”号是甲午战争前中国能建造最好的军舰,难以胜任北洋舰队这个级别舰队的主力,且既不能批量建造,许多关键装备也要仰赖进口。

正因如此,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之初,就从英国订购了前述四艘蚊炮船,后来又增订了多艘蚊炮船,当发现蚊炮船不合用后,又从德国订购铁甲舰(“定远”、“镇远”,第三艘因缺钱改为巡洋舰“济远”),从英国订购了多批次多艘装甲巡洋舰(北洋舰队巡洋舰除“济远”、“平远”和甲午海战前从广东征调的三艘木壳“广甲”、“广乙”、“广丙”外都为英制),从英德两国购买了一些鱼雷艇(包括搭载在两艘铁甲舰上的四艘舰载鱼雷艇),以及大量主副炮和主炮炮弹,这些都是当时国内各厂无法建造或无法批量建造,但北洋舰队这一级别的海军必须拥有的。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定远”号这个级别的主力铁甲舰,当时的中国造船业“连拼都拼不出”

由于成军后至甲午海战前的十年,清廷中枢对如何建设和保持海军出现路线分歧,没有添置一艘主力舰艇,因此北洋舰队的出现未能推动中国本土造船和军工产业的发展,并像东邻日本那样由全部进口过渡到国产、进口各半,最终向全国产发展。

清廷第一艘“国产”铁甲战舰是“龙威”(平远)号。该船由福州船政局制造,于1888年下水。而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是从1874年开始的!李鸿章外购军舰在前,而清廷自产战舰已经是14年以后的事了!

李鸿章也是主张自造战舰的。

1861年,胡林翼在安庆附近的长江水道中,偶遇英国火轮船。英国火轮船逆流而上,很快超过了胡林翼乘坐的湘军木船。其激起的浪花,差点将胡林翼做的船掀翻。洋人的火轮船如此厉害,让胡林翼大吃一惊。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不久之后,李鸿章等人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也曾乘坐洋人的战舰。洋人的坚船利炮,让李鸿章开了眼。于是,在1865年,李鸿章将旗记铁厂和两个制炮局合并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经过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等等设备。

但是,其制造的轮船,仅限于木壳运兵轮船,不是铁甲战舰。造船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数十年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等到1886年,福州船政局建造我国第一艘铁甲战舰“龙威”号时,所有龙骨钢材也都是进口的,船上所有舰炮和机关炮也是进口的!而且,龙威号试航以后,不断的出现问题。第一次试航后,就维修了三个多月。而且,自建铁甲舰质量不如洋人的好,造价也高于外购价格。也是因此,清廷更偏向于外购军舰。

清廷急需战舰稳固海防。

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清廷被日本人讹诈50万两白银。于是,海防被提上日程。而当时,清廷没有能力制造铁甲战舰,为了早日组建铁甲水师,李鸿章只能从英德采购铁甲舰。在1875-1889年间,清廷购买了几十艘军舰,其中包括:新式巡洋舰5艘,旧时巡洋舰2艘,新式鱼雷艇7艘。这些战舰,都是当时清廷还不能自己制造的!!!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国产“龙威”号战舰服役,已经是1889年的事了。如果,李鸿章不外购军舰,傻等着自造,清廷早被日本打败了。

就算是清廷能够建造战舰了,海军的主要舰只还是从国外购买的。除了自造军舰质量不行和产量低以外,还因为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创建的,左李二人不和,李鸿章有意打压左宗棠一派。这也是洋务运动中一直存在的的一个弊端

(文|勇战王聊历史)

欧洲是当时的世界中心,不是因为这里最早资本主义、最早民族国家,而是因为欧洲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是当时的最高峰。军舰,尤其是铁甲舰,是蒸汽文明的最高水准,而且是这个最高水准上的一顶皇冠。所以,也就那英、法、德这几个屈指可数的国家,能造出堪当大战的铁甲舰。大清虽然大,还只是边缘国家,又怎能造出像样的军舰来?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01.清政府确实尝试造军舰了,而且造出来了

最具代表的就是平远号巡洋舰,是福州船政造出的第29艘军舰,满载排水量2640吨,吃水4.4米,拥有四台锅炉、两台三级往复式蒸汽机,2400马力,航速10.5节。而且,这艘军舰,主炮为口径260毫米的克虏伯后膛炮,两门副炮为口径150毫米的克虏伯火炮,还配有速射炮、机关炮以及鱼雷发射管。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这是清政府造得最牛的军舰了。买来的镇远号呢?

镇远号铁甲舰,长94米、宽18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主炮是4门克虏伯305毫米后膛主炮、副炮是两门克虏伯150毫米后膛炮,还有4门75毫米克虏伯跑、8门机关炮、4门速射炮,以及三具鱼雷发射管。

军舰比体量,体量大则火力强、装甲厚,战斗力和生存力也就更强。所以,平远号跟定远和镇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真正干起仗来,就得是镇远和定远这种级别的铁甲舰往上冲,原因是火力猛、装甲厚。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平远号是根据法国“黄泉级”仿造的,目的是近海防御,在具体功用上就比不过进口舰。而之所以仿造“黄泉级”,是因为这个级别的吨位小,超过2000吨,福州船政造不出来。而之前,福州船政一直是造铁架木制的军舰。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逆袭超越。

甲午海战的时候,北洋水师也就列装了这么一艘国产舰。原因就是福州船政造得其他军舰,李鸿章看不上。

中法海战时,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原因就是铁胁木壳船真得干不过法国军舰,拉出去就是送死。所以,李鸿章看不上也有看不上的理由。

02.买船还是造船既有银子的问题也有政治的问题

李鸿章的北洋,一直就是要买船。其实,李鸿章还是比较务实的,有时候就得有意识的短视一下。你是可以慢慢造,但是造船要花钱。造的船多了、买的船就少,因为银子就那么多。而但凡遭遇战事,你的船还没造出来,那还有什么用。

所以,北洋水师,基本上就是以买船为主,买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军舰,还有定远和镇远这样的超级铁甲舰。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1885年,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上书准备仿造三艘法国“黄泉级”近海防御铁甲舰。但是,李鸿章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当然是船政造的船不行,根本没法与欧洲进口船比。

而其中当然也涉及到银子的问题,每艘仿造舰的价格是46万两白银,三艘就是130多万两。而定远号和镇远号,分别花了140万两和142万两。所以,李鸿章的意见,当然是继续买欧洲的穹甲巡洋舰。后来,清政府两不得罪,福建船政别造三艘了,就造一艘;而李鸿章的北洋可以继续买,但少买点儿,就买四艘吧。

可以发现,李鸿章的北洋是占了上风的。原因不是朝廷有多喜欢李鸿章,而是因为主事福建的左宗棠死了。所以,福建势力自然就争不过李鸿章。

所以,是买船还是造船,这里面不止有银子的问题,还有政治的问题。李鸿章的北洋得势,清政府肯定要倾向买船。

如果左宗棠没死,福建船政得势呢?可能会多造几艘,但最后还得买。因为清政府追求的是富国强兵,这个愿望太迫切。所以,建立一支强大海军,最有效率办法就是买船。

03.李鸿章为什么非要买船

造船就不行吗?

福建船政在之前,一直都是在造铁架木壳的落后军舰。你就是拼命砸钱,他也造不出定远和镇远这种军舰。甚至,低一级的军舰也造不出来。

因为清政府的整个工业基础不支持,当时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造出平远舰也算是奇迹了,说是零部件全是国产的。但是,连军舰的设计都是参考法国军舰来的,你零部件怎么可能全部国产。而且,1886年底才开工,1889年就竣工了,福建船政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儿吧。所以,这个只能存疑,与其说造出了平远舰,还不如说组装了平远舰。

这是慈禧太后对裴荫森上书试造钢甲兵船的批复,虽然最后是同意了,但不满之词已经溢于言表。从1860年代开始,你们就造军舰、办海防,造出了一个福建水师,结果一战就给报销了。所以,这是最高层对造船的态度,从不满意到将信将疑,你们试试吧。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慈禧太后都能有这种想法,李鸿章这个明眼人当然不会没有这种远见。不是造船不好,而是造船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虽然国内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但是周边纷争却接连不断。中法战争刚刚打完,现在急需强军,可以不备战但起码能唬住别人不欺负你。要实现这个目的,当然是买船了。

李鸿章的北洋一系,师承的是英国,从军官到士兵几乎都是英国人给训练的。所以,北洋这伙人知道欧洲的军舰有多先进,也知道自己造军舰有多困难。可能,也有点儿崇洋媚外,对自己不自信。

但这种不自信也是有理由的。1890年,张之洞才把汉阳钢厂建起来。你福建船政在1886年就要造纯金属的战舰,还全部国产,那钢板从哪来?小规模造可以靠一些小钢厂,但大规模制造呢?

基础差、底子薄,造不出合格的军舰,更造不出最先进的军舰,所以,也就无法快速组建一支能唬住人的海军舰队。于是,李鸿章就只能拼命买船了。

确实能造而且水平还不错

清朝生产的最新式的铁甲舰是平远号,并且这艘战舰在后来加入了北洋舰队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机,至少证明了一点自产的铁甲舰性能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大清的舰队全是由类似于平远号的铁甲舰构成的话,那么对于列强来说实际上威胁并不大,因为大炮巨舰的思路本身没有错而且后来验证了那就是战列舰,所以以当时英国主流的铁甲舰和德国铁甲舰来说,平远号的实力远远是不够看的哪怕是对付早期的日本联合舰队都很吃力,因为平远号自身吨位不大而且装备的火炮口径也不大。

没有镇远定远的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火炮,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舰的航速快和射速快的优势,自身火力和防护力极其有限哪怕对比北洋舰队的二流军舰致远、济远都差很远,所以李鸿章深知就算能够自产军舰那么自产的军舰性能也远远不如买的,而要迅速见效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外购。

为什么需要外购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清朝对北洋舰队有一定投入,那么你如果自产这种小型铁甲舰你根本无法跟慈禧交差,你拿了那么多银子却搞几条小船你说破天慈禧会信你?所以李鸿章也是多方面考虑,不光考虑了自己的前途还考虑了慈禧太后是否高兴的问题,而且跟列强购买也能拉进与列强之间的交流。

所以李鸿章他不得不买洋人的军舰,要不然真的打起来靠平远舰这种铁甲舰北洋舰队可能在黄海就被全歼而不是在军港被全歼,所以老佛爷看见大船自然安全感倍增这样李鸿章也好交差。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办法,谁让38岁的李鸿章早早就见识了洋舰的威力。

洋舰,的确傲横!

靠着虹桥大捷一役,李鸿章彻底扭转了淮军在上海的立足之地。当初看不起淮军的洋枪队统领华尔积极拜见李鸿章并帮助其购买洋枪洋炮。英军舰队司令何伯更是前来淮军行营,亲自邀请李鸿章登舰巡视。这是李鸿章真正意义上的登舰参观。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之前从安庆运兵至上海,实施瞒天过海计登过一次洋人运兵船,但并未参观。此次登舰令李鸿章大开眼界:住所、餐厅、卫生间一应俱全,大舰之稳如履平地。而最让李鸿章惊叹的则是一门门侧立的巨大火炮,何伯也近人情,立马给李鸿章表演打靶。

何伯递给李鸿章一个单筒望远镜,让他看着远处海面的靶船。只听一声令下,舰炮接连轰发,远处的靶船瞬间灰飞烟灭,而甲板只是微微的颤动。李鸿章心惊,洋舰的威力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见识。“将来淮军若有此舰,定能锐不可当!”

不堪一击

1884年,也就是李鸿章正式建立北洋水师的4年前,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法国舰队首先向福建水师开了炮。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不得不提一下福建水师,这是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海军,其绝大部分舰船,都是由当时号称远东第一规模的福州船政局孵化生产。是当时装备国产化最高的近现代海军。

海战的结果很悲惨——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外购军舰2艘,自产舰9艘全部被击沉,2艘自产舰自沉。

此次海战完败的因素有很多,单就军舰的性能和级别的不平等,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差距。

福建水师外购的2艘军舰“福胜”“建胜”都是美国产的“蚊子船”。尽管是铁皮的,但吨位小,航速还慢,唯一的看点舰炮还是10寸口径的,击伤法舰已是最大效果,击沉根本没得想。

至于自产舰嘛,清一色的都是木质运兵船!且吨位都在500上下,这样的军舰作何能同法军3000吨位级别的巨舰战斗?可想而知,此次海战何等惨烈。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先自救才能自强

中法海战给了清廷以及洋务派的大臣重重一击!“师夷长技以制夷”没错,可这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人才与技术,还要有庞大的资金做为支撑。这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大清来说,想通过自强来逐步缩短同洋人的差距,在时间空间上根本来不及,尤其还处在没有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中,更是难上加难。

战略眼光可以放的久远,战术思维一定要着眼于当下。很明显,李鸿章是一个看重当下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北洋水师,之所以要在短期内将军力打造成东方第一,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抑制日本帝国加入到瓜分中国的行列里。因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迅速崛起,而他们的“利刃”则也是海军,而且上至天皇下到黎明百姓,都在努力筹措军费,去直接购买巨舰。他们尝试跨过工业基础,以武力来争夺利益,而后以战果反哺国内工业速度。此不可谓不毒辣。这是自1888年李鸿章初建北洋水师后日本便开始的一项野心计划

敌人不容我们慢慢搞

尽管福州船政局到了1887年,才终于造出第一艘铁甲舰,而且装备给了北洋水师,但直到1894年甲午海战的这7年时间里,前后一共才装备了4艘,而且福州船政局的生产效率也就不高,7年时间总共就造了7艘,平均一年一艘。

同样是花钱购舰,福州船政局的标准铁甲舰(钢甲钢壳)一艘要50万两,且排水量都在2000吨以内,而当时的镇远,定远这类排水超7000吨的巨型铁甲舰才各自140万,120万两。无论是铁甲质量,还是航速舰炮,都不是一个级别能比较的。加上生产效率低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同直接购买国外军舰相比较的。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总结

其实就甲午战争看,北洋水师同日本联合舰队比较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有过东亚海军第一的实力。但海军真的经不起常年“不吃饭”呀,而且世界海军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无论是舰船的装甲速度,还是火炮的威力射速,都有质的提升。日本联合舰队的规模逐渐赶上北洋水师,但在军舰的作战性能上却拉开了一大截。

这对常年同洋人打交道,重视发展海军的李鸿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实力上逐渐形成的差距让他对同日本的作战更加慎重。

奈何晚清的朝廷有多少人能同李鸿章一样睁眼看世界。

自晚清开始,面对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入侵中国,打开中国的国门,被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清政府也意识到了西方先进军舰的重要性。在“亨利·华尔”和“阿斯本舰队”两次外购军舰失败之后,清政府也开始了一场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科学技术。机器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来挽救清政府统治的自救运动。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为永远之礼”,此时的清政府才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外国人购买舰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造舰技术,组建自己的海军舰队,应该自己建设船厂。于是在洋务运动开办之后,清政府先后便开办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和广州机器局等一系列学习西方武器生产技术的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到了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之时,清政府自制的国产化军舰数量已经达到了10余艘,并分散调拨在了国内沿海各通商口岸。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从上述史实来看,清政府确实可以自己建设船厂建造军舰,更何况还建设了与船厂配套的机器局,也可以实现自造舰船,自造火炮弹药。至于为何李鸿章还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上的差距。对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来说,耗费了巨资用于办船厂造军舰,在这一阶段,虽然中国在设厂造舰方面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同时期的日本相比来说也处于领先地位,但这样的领先地位只是暂时的,也仅仅停留于中法战争爆发之前。再跟欧洲老牌的海上强国相比,这个阶段的中国造船业,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造船工业起步较晚,所建造的军舰舰船难以满足海军和海防建设的客观需要,所造出来的军舰对中国来说当然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与飞跃,但其质量和造船技术水平与英、法、德、意、美等欧美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国本国的舰船制造业到19世纪80年代出,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相当不少年的。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而李鸿章作为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中,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他也深知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与欧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着天壤地别的差距,若要使得中国的海军拥有强悍的实力,那么则必须通过引进西方战舰和装备。因为当时的中国的造船厂仅仅能造出一些木壳兵船、铁壳兵船,而并不能造出李鸿章想要从国外进购的巨型铁甲舰,更何况在中法马江海战之中,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军舰在法国远东舰队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最终全军覆灭,这也就促成了李鸿章力图从国外购进军舰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福州船政局曾在甲午战争之前造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艘岸防铁甲舰,也代表了中国近代造船业水平的巅峰,在经过一系列试航和检阅之后也最终被编入了北洋水师,但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和日本相比,在整个造船技术上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平远”号是典型的小船扛大炮,且机动性差,设计航速仅为10.5节,但实际上仅仅只能达到8-9节的航速。由于又是从福州船政局调入北洋水师的军舰,在整个北洋舰队中一直被处于边缘化,而李鸿章也并不怎么看好这艘军舰。在黄海海战中,“平远”号也仅仅是跟广东水师的“广丙”号作为掩护陆军部队登陆朝鲜的第二梯队,但是在后来的海战当中,“平远”号的表现也给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尽管“平远”号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成就,抛开与欧美国家的比较,就拿日本来比,中国此时的造船业的水平也是低于日本的。因为在整个甲午海战中参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军舰是日本国产自制的,例如“三景舰”中的“桥立”以及第一游击队中的“秋津洲”号巡洋舰,均都由日本横须贺造船部制造。


综上,李鸿章在甲午站爆发之前就倾向于购买西方先进军舰和火炮也是有原因的,虽说清政府尚能自制军舰,但在技术方面上与外购军舰相比,实力差距实在是太过于悬殊。以至于到了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宣战之后,李鸿章曾想迅速向外国购舰,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有肥胖困扰?专业瘦身老师教你1天瘦1斤

添加微信咨询:A-noweixin (手机长按可复制,加好友)

清政府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已帮助30000+人成功瘦身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